登革热病程通常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 2 - 7 天,极期多在病程第 3 - 8 天,恢复期大约在发病后的 2 - 3 周。
在急性发热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等物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症状。同时,病毒对身体的血管内皮细胞等也会造成一定损伤,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出现头痛、肌肉关节痛等表现。
极期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病毒对身体的损害更为严重,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血浆渗漏,引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一时期是病情最为危急的阶段,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登革热很重要。要注意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因为蚊子是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