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其接触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经污染的牛奶或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1.直接接触:与猩红热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容易感染猩红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直接接触这些分泌物可能导致感染。
2.间接接触:接触被猩红热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玩具等,也可能感染猩红热。这些物品上可能残留有病原体,通过接触后再接触口鼻等部位而感染。
3.经污染的牛奶或食物传播:饮用被猩红热病原体污染的牛奶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能会感染猩红热。这种传播途径相对较少见,但仍需注意饮食卫生。
4.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机构中,如果医疗器械、设备等被猩红热病原体污染,而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可能会导致医源性传播。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果未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也可能会感染猩红热并传播给其他患者。
5.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猩红热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接触到病原体而感染。
为了预防猩红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