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
肠息肉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多为隐痛或腹部不适;肠道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或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
一、内镜下治疗
1.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息肉,通过内镜将息肉切除。
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较大的、平坦型息肉,可采用EMR方法切除。
3.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早期癌变的息肉,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
如果息肉较大、数量较多、形态不规则或有恶变倾向,或者内镜下治疗无法完全切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在治疗肠息肉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方面,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