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症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中医将汗症分为多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自汗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治疗以益气固表为主,常用方剂为玉屏风散加减。
2.盗汗
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多因阴虚火旺,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致。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常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加减。
3.战汗
战汗是指在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继而全身汗出者。多为正邪交争的表现。若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为正气胜邪,病情向愈;若战汗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治疗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辨证论治。
4.绝汗
绝汗是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大汗淋漓不止者。常见于亡阳证和亡阴证。亡阳证者,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治疗以回阳救逆为主,常用方剂为参附汤;亡阴证者,汗出如油,热而黏手,口渴饮冷,脉细数疾,治疗以救阴固脱为主,常用方剂为生脉散加味。
在治疗汗症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