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肛周脓肿发生后应认真对待,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和骨盆直肠窝及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的脓肿最为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婴儿肛周脓肿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脓液在肛门周围发生聚集所致。发病时肛门皮肤可能形成红色,肿胀,患处触摸柔软,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烦躁不安或大便不畅。尤其是当脓肿反复出现,不能有效得到控制的话,会有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作为家长的一定要加以甄别。
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治疗方针
有波动感时及时切开排脓。
药物治疗
1.表浅脓肿可选择口服广谱抗生素。对范围相对大的脓肿需联合用药,甲硝唑、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2.外用药涂金黄膏、活血止痛散、四黄膏、玉露膏等。
手术治疗
1.抽脓减压局部消毒,可暂时减轻脓腔张力,缓解疼痛,适用于临时应急处理,但不能代替手术。
2.切开排脓属于暂时性应急处理。可排出脓液,迅速减轻症状,但不能代替根治术,一般约需3个月左右,待瘘管形成,内口明确,再行根治术。
3.为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可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手术治疗,术中采取半切割挂线,并放置引流管,可不切断肛直环而使脓腔愈合。
预后情况
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治愈。高位脓肿病情复杂,存在反复发作可能。极少数患者因感染过重,可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