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治疗鹅口疮的方法包括口腔清洁、调整饮食、消毒喂养器具、增强免疫力、手术治疗等。
1.口腔清洁:鹅口疮是口腔念珠菌感染所致,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真菌滋生。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每日2 - 3次。遵医嘱用药,如制霉菌素片、氟康唑胶囊、酮康唑片等,研成粉末,涂擦在口腔患处。
2.调整饮食:患儿的饮食对于鹅口疮的治疗也很重要。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₂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3.消毒喂养器具:鹅口疮可通过接触传播,对患儿的喂养器具进行彻底消毒,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反复发生。可将奶瓶、奶嘴等放入开水中煮沸消毒,每次20 - 30分钟。
4.增强免疫力: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真菌感染。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5.手术治疗:如果鹅口疮病情严重,经上述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清除口腔内的病变组织,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在治疗鹅口疮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