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至37℃左右,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出现发热。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暑等。
治疗发热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来确定。如果是感染性发热,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等。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来缓解发热症状。例如,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如用温水擦浴、冷敷等。当体温超过38.5℃时,除了物理降温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治疗病因,因此在使用退烧药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在治疗发热时,要多喝水,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