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B 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手术治疗、观察与护理等。
1.空气灌肠复位:通过向肠管内注入空气,利用压力使套入的肠管复位。适用于发病 48 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遵医嘱用药,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Ⅰ。操作时,将肛管插入肛门,连接空气灌肠机,逐渐增加压力,在 X 线透视下观察肠套叠复位情况。
2.钡剂灌肠复位:向肠腔内注入钡剂,通过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遵医嘱用药,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在 X 线下进行操作,观察钡剂的流动和肠套叠的复位情况。
3.B 超下水压灌肠复位:在 B 超引导下,向肠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利用水压使肠套叠复位。适用于部分患儿。遵医嘱用药,如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该方法可实时观察肠套叠的复位情况,避免 X 线辐射。
4.手术治疗:当灌肠复位失败,或患儿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遵医嘱用药,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手术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5.观察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等。遵医嘱用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开塞露。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和营养,保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婴儿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在治疗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喂养,预防肠套叠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