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胃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同时,应禁食禁水,以减少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避免加重出血。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软食。
2.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枸橼酸铋钾颗粒、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可增强血小板的功能,促进凝血过程,达到止血的效果。
3.内镜治疗:内镜下止血是治疗胃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激光止血、注射止血药物如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
4.介入治疗:对于内镜治疗无效或不适合内镜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或灌注止血药物,达到止血的目的。
5.手术治疗:如果上述治疗方法均无效,或胃出血病情严重,如出现大量出血、休克等,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治疗虽然创伤较大,但可以有效地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胃出血患者在治疗后,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同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