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服用退烧药、补充水分、使用抗病毒药物、住院治疗等方法处理。
1. 物理降温:对于手足口病发热,物理降温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因为手足口病发热时,体表温度升高,通过物理方式能直接带走热量,降低体温。可采用湿毛巾敷额头,每 15 - 20 分钟更换一次,利用水分蒸发吸热原理带走热量;也可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促进散热。
2. 服用退烧药:当手足口病发热体温较高时,退烧药能起到关键作用。退烧药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从而降低体温。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解热镇痛效果;对乙酰氨基酚片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柴胡口服液能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
3. 补充水分:手足口病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散失增加,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充足的水分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还可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鼓励多喝温开水,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果汁,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使用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使用抗病毒药物能从根源上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缓解发热。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可抑制病毒的合成;阿昔洛韦片能干扰病毒 DNA 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更昔洛韦胶囊对多种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从而控制病情,降低体温。
5. 住院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发热持续不退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患者,住院治疗是必要的。在医院可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治疗,医生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效控制发热。
注意事项:手足口病发热期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