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途径有接触感染禽类、吸入病毒飞沫、接触病毒污染环境、垂直传播、实验室感染等。
1. 接触感染禽类:直接接触病禽或死禽,如在活禽市场接触到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病毒,通过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2. 吸入病毒飞沫: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在呼吸、咳嗽、打喷嚏时会排出含病毒的飞沫,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比如在禽类密集场所,病毒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增加感染风险。
3. 接触病毒污染环境:禽流感病毒可在禽类生活环境中存活,如禽舍的粪便、污水等被污染,人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口鼻,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
4. 垂直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存在母禽将病毒传给胚胎,进而孵化出的幼禽携带病毒,若人接触也有感染可能。
5. 实验室感染:从事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若操作不当,如防护不到位、样本处理失误等,可能意外感染病毒。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前往活禽交易市场,接触禽类后及时洗手。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