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与息肉在病理性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理性质: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常见肛肠病,本质是静脉曲张形成的柔软肿物;息肉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是一种良性赘生物,由黏膜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2. 发病部位:痔疮主要发生在齿线上下的肛管直肠部位;息肉可出现在人体多个部位,如胃肠道、鼻腔、子宫等,以结肠和直肠较为常见。
3. 临床表现:痔疮主要症状为便血,多为排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还可能有肿物脱出、疼痛、瘙痒等;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便血一般量较少,颜色较暗。
4. 治疗方式:痔疮治疗以缓解症状为目的,初期可通过保守治疗,如坐浴、涂抹药膏、直肠给药等,严重时需手术切除;息肉一经发现,通常建议在内镜下切除,以防恶变,术后需定期复查。
日常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和腹泻。若出现便血、肿物脱出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