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与肾小球肾炎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 。
1.病因: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多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盏黏膜及肾实质的炎症。肾小球肾炎病因多样,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疾病,遗传性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
2.发病机制:肾盂肾炎主要是细菌在泌尿系统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复杂,多与免疫反应有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损伤。
3.临床表现: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腰痛。慢性肾盂肾炎可表现为间歇性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腰酸、乏力等。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4.实验室检查:肾盂肾炎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可发现病原菌。肾小球肾炎尿常规以蛋白尿、血尿为主,尿蛋白定量可升高,还可能出现血清补体降低等。
5.治疗:肾盂肾炎主要采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通常为10 - 14天。肾小球肾炎治疗则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同时需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肾盂肾炎还是肾小球肾炎患者,都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优质蛋白原则。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