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间隙积液指的是在肠管之间的间隙内出现了液体聚积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肠间隙内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出现某些病理状况时,液体量会增多形成积液。
多种因素可导致肠间隙积液。比如,腹腔发生感染,像阑尾炎穿孔引发的弥漫性腹膜炎,炎症刺激会使腹膜渗出大量液体,积聚在肠间隙。还有肠梗阻,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管扩张,肠壁渗出增加,也会造成肠间隙积液。另外,外伤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会在肠间隙积聚;一些全身性疾病,如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也可能表现为肠间隙积液。
肠间隙积液的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这些检查能清晰显示积液的部位、量以及可能的病因。少量积液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腹胀。但积液量增多后,会压迫肠管等组织,引起腹痛加剧、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
发现肠间隙积液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是感染引起,要积极抗感染;肠梗阻则可能需要禁食、胃肠减压,严重时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腹部外伤。若因疾病导致肠间隙积液,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