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常见症状有足弓塌陷、疼痛、步态异常、肿胀、活动受限等。
1. 足弓塌陷:正常足弓在站立时可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扁平足患者足弓在站立或行走时会出现塌陷,从侧面观察,足弓弧度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足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
2. 疼痛:多发生在足底内侧、足跟部或小腿部位,长时间行走、站立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这是由于足弓结构改变,导致足部受力不均,局部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和压迫所致。
3. 步态异常:为适应足弓塌陷后的足部形态,患者行走时会不自觉调整步态,出现内八字、外八字或走路姿势不协调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行走速度和稳定性。
4. 肿胀:足部长期受力异常,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足部尤其是足弓处出现肿胀,外观上可见足部比正常时增粗。
5. 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足部关节活动范围可能减小,如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时会感到明显受限,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中,扁平足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适当进行足部肌肉锻炼。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如使用矫形鞋垫、支具,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