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就漏尿可能是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炎、膀胱炎、先天性尿道下裂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盆底肌松弛:多见于经产妇,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损伤,导致其对尿道、膀胱的支撑作用减弱。表现为咳嗽、大笑、跳跃等增加腹压动作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阴道,每次持续 3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也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指导训练。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无张力吊带术。
2. 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等有关。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部分人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可遵医嘱服用托特罗定片、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症状。同时要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3. 尿道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尿道敏感性增加,在腹压增加时易出现漏尿。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冲刷尿道。
4. 膀胱炎: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女性尿道短而直,易发生逆行感染。膀胱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储存尿液功能受影响,出现漏尿。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等。遵医嘱服用三金片、碳酸氢钠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碱化尿液,减轻症状,控制炎症。
5.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尿道开口位置异常,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出现漏尿。出生后即可发现尿道开口异常,伴有阴茎下弯等畸形。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根据尿道下裂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尿道成形术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经期和孕期。出现漏尿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