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尿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因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不畅而出现滴尿现象。症状较轻时可遵医嘱服用非那雄胺片、坦索罗辛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2. 尿道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尿道引发炎症,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影响尿液正常排出,出现滴尿。淋菌性尿道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大观霉素注射液、环丙沙星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
3. 膀胱炎:膀胱黏膜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发生炎症,膀胱黏膜敏感性增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不自主收缩,引起滴尿。急性膀胱炎可遵医嘱服用三金片、诺氟沙星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慢性膀胱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可能需根据情况进行膀胱扩大术等手术治疗。
4. 膀胱结石:结石会阻碍尿液顺利排出,导致尿液残留,引起滴尿。较小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多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采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术、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等。
5. 神经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导致尿液不能正常控制而滴尿。可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膀胱造瘘术等手术改善症状。
出现滴尿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久坐、憋尿,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泌尿系统负担,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