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肝损伤指肝脏受到多种致病因素侵袭,致使肝脏细胞广泛受损,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出弥漫性改变的情况。其严重程度因病因、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病因:多种因素可引发弥漫性肝损伤。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感染会持续破坏肝细胞;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害肝脏,引发酒精性肝病;药物使用不当,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细胞,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还有脂肪肝,脂肪在肝脏过度堆积,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和功能。
2.严重程度:若为轻度弥漫性肝损伤,如由短期不良生活习惯或轻微药物副作用引起,及时去除病因并适当治疗,肝脏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逐渐恢复正常,对生活和健康影响较小。但若是严重病因导致,如长期未控制的病毒性肝炎、严重酒精性肝病,肝脏持续受损,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引发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此时病情严重,治疗复杂且预后较差。
出现弥漫性肝损伤,应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明确病因。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等,以促进肝脏恢复,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