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的表现有腹泻、呕吐、腹痛、发热、脱水等。
1. 腹泻:病毒性肠炎常导致频繁腹泻,大便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数次甚至十余次。这是由于病毒侵袭肠道,致使肠道黏膜受损,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出现大量稀便。
2. 呕吐:病毒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初期可能较为频繁,之后随着病情发展可能有所减轻。
3. 腹痛:肠道受到病毒感染后,会引发肠道痉挛,进而产生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多在脐周部位。
4. 发热: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发热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为低热,部分则可能出现高热。
5. 脱水: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若未及时补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
病毒性肠炎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