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粘膜受损的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
1. 腹痛:肠道粘膜受损后,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位置多在脐周或下腹部,发作时间不规律,可能在进食后加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2. 腹泻:粘膜受损影响肠道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不完全,从而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严重时可能呈水样便,长期腹泻还会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 便血:受损的肠道粘膜可能出现破损出血,血液随大便排出,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严重时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便血情况反映了肠道粘膜受损的程度。
4. 消化不良:肠道粘膜受损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的消化功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
5. 肠道感染:肠道粘膜作为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受损后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肠道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加重肠道不适。
日常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