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通常视情况而定是否会导致骨折。脚崴时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式以及脚部自身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是否骨折。若外力较小,多只会引起软组织损伤;若外力较大,超出骨骼承受范围,就可能导致骨折。
脚崴是常见的意外情况,多因行走或运动时脚步姿势不当引发。当脚突然向内或向外过度扭转,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或撕裂。若此时受到的外力足够大,比如从高处跳下、剧烈运动中急停转向等,骨骼难以承受,就容易发生骨折。
骨折的表现与软组织损伤有所不同。骨折时疼痛往往更为剧烈,受伤部位迅速肿胀,还可能出现畸形,活动明显受限,甚至无法站立和行走。而单纯软组织损伤虽也有疼痛、肿胀,但程度相对较轻,一般仍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
脚崴后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首先要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可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若怀疑骨折,需尽快就医,通过 X 光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中,行走和运动时要注意路面状况,选择合适的鞋子,做好热身,降低脚崴及骨折的风险。一旦受伤,务必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切不可自行随意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