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伤口是否感染可从伤口外观、疼痛程度、体温变化、有无异味、渗出物情况等方面入手。
1. 伤口外观:若伤口周围出现红肿,范围不断扩大,颜色从微红发展至深红甚至紫红,且皮肤温度升高,触感发烫,可能提示感染。随着感染加重,伤口局部还可能出现破溃、糜烂,组织坏死等表现。
2. 疼痛程度:正常伤口在愈合过程中疼痛会逐渐减轻,若疼痛不仅未缓解,反而加剧,呈持续性刺痛、跳痛或胀痛,尤其在触碰或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很可能是伤口发生了感染。
3. 体温变化:轻微感染时体温可能略有升高,一般在37.5℃至38℃左右;严重感染时,体温可超过38℃,甚至高达39℃以上,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等全身症状。
4. 有无异味:正常伤口无明显异味,若伤口出现腐臭、腥臭等难闻气味,多表明伤口存在细菌滋生,发生了感染。
5. 渗出物情况:清洁伤口通常渗出较少,且渗出物多为清亮或淡黄色。若伤口渗出物增多,颜色变为脓性、绿色、黄色或带有血色,质地黏稠,提示伤口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外力摩擦。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换药,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一旦发现伤口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随意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