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风险评估、骨密度自测、症状观察、体态检查、家族病史了解等自测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1. 风险评估:使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或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等进行评估,通过回答年龄、体重、是否有脆性骨折史等简单问题,初步判断骨质疏松风险程度。
2. 骨密度自测:市面上有一些家用骨密度自测设备,如超声骨密度仪,通过测量跟骨等部位的骨密度情况,能大致了解骨量水平,但结果准确性逊于医院专业设备。
3. 症状观察:留意是否有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是否有身高变矮、驼背;是否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发生骨折等情况。
4. 体态检查:观察自身站立姿势,看是否有脊柱侧弯、驼背等体态改变,若有,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变形。
5. 家族病史了解: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若家族中有相关患者,自身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自测只是初步判断,若怀疑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等。日常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度运动,多晒太阳,戒烟限酒,以维护骨骼健康。若确诊,需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