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是否得了肾病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基因检测等。
1. 尿常规:是初步筛查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如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尿糖等指标,判断肾脏的基本状况。若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红细胞增多可能存在血尿,白细胞增多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等。
2. 肾功能检查: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物质的含量,评估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往往意味着肾脏功能可能出现了减退。
3. 肾脏超声:能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的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还可观察肾脏的血流情况,辅助判断肾脏的健康状态。
4. 肾穿刺活检:对于一些难以明确病因的肾病,肾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疾病的类型、病理特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5. 基因检测:在某些遗传性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确定是否存在遗传性肾病的致病基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家族遗传咨询。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滥用药物等。若出现身体不适或检查结果异常,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