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有痛风石可通过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血尿酸水平检测、关节液检查、组织活检等。
1. 症状表现:观察关节部位有无隆起的结节,质地较硬,表面皮肤可能呈暗红色。痛风石常见于耳廓、第一跖趾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起初可能较小,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大,严重时可影响关节活动,导致关节畸形、疼痛等。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能发现关节周围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X线检查在痛风石形成后期可显示关节骨质破坏、缺损等表现;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痛风石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血尿酸水平检测:长期高血尿酸是痛风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若血尿酸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且波动较大,发生痛风石的可能性增加。但血尿酸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痛风石。
4. 关节液检查:抽取关节液进行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若发现针状尿酸盐结晶,可明确痛风诊断,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痛风石。
5. 组织活检: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结节,可进行组织活检,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是否为痛风石,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日常要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戒烟戒酒,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尿酸,严格遵医嘱治疗,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石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