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为紫癜可从症状表现、发病部位、伴随症状、病史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
1. 症状表现: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可呈针尖大小的瘀点,也可融合成较大的瘀斑。这些瘀点、瘀斑通常不会伴有瘙痒或疼痛等不适感觉,若出现瘙痒或疼痛则可能并非典型紫癜表现。
2. 发病部位:常见于下肢,尤其是小腿伸侧,也可累及上肢、躯干等部位,严重时可遍布全身。不同类型紫癜发病部位可能存在差异,如过敏性紫癜常对称分布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
3. 伴随症状:部分紫癜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过敏性紫癜可能伴有关节肿胀疼痛、胃肠道症状等。
4. 病史及家族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用药、接触过敏原等情况,某些药物、食物过敏或感染可能诱发紫癜。同时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部分遗传性紫癜可能有家族聚集倾向。
5.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判断是否因血小板异常导致紫癜;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凝血因子是否正常;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肾脏受累;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有一定帮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若怀疑是紫癜,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