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和肌力在概念、产生机制、表现形式、检查方法、临床意义等方面存在不同 。
1. 概念: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肌力则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反映肌肉主动运动的能力。
2. 产生机制:肌张力主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肌肉自身的弹性等因素维持;肌力产生依赖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以及肌肉纤维的收缩等一系列生理过程。
3. 表现形式: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的一种内在张力,在肢体被动活动时可感受到阻力;肌力通过肌肉主动收缩带动关节活动,完成各种动作体现。
4. 检查方法:肌张力检查通过被动活动肢体感受阻力大小判断;肌力检查让受检者做特定动作,检查者给予阻力,根据对抗阻力的能力分级评估。
5. 临床意义:肌张力异常提示神经系统或肌肉本身病变,如增高见于锥体束受损,降低见于周围神经损伤;肌力减弱反映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如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时肌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身肌肉状态,适度运动可维持正常肌张力和肌力。若发现肌肉力量或紧张度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