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是否患有慢性肾炎可通过症状表现、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
1. 症状表现:慢性肾炎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还可能有高血压,部分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就诊;也可能出现尿量变化,如少尿或多尿等情况。
2. 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查是重要的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定性多为阳性,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增多,可能伴有管型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评估尿蛋白的丢失情况,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3. 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若出现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还可检查血浆白蛋白水平,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同时,检测血脂等指标,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血脂异常。
4.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早期肾脏大小可能正常,晚期可出现肾脏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内部结构,有助于排查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5. 肾活检: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复杂的患者,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的关键检查。通过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能准确判断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一旦发现相关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