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得了精神疾病可从情绪异常、行为改变、思维紊乱、认知障碍、生理不适等方面入手。
1. 情绪异常: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落或高涨状态,比如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快感缺失,或莫名的情绪高涨、兴奋话多、自我感觉良好等,且这些情绪变化与现实情境不相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 行为改变:行为举止变得怪异,出现频繁的重复动作、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流、参与活动,或者突然变得过度活跃、冲动行事,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危险行为。
3. 思维紊乱:思维逻辑出现问题,言语表达混乱,前言不搭后语,难以理解其意图,还可能出现妄想,坚信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如被跟踪、被监视等。
4. 认知障碍:记忆力明显下降,学习和工作能力大幅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时间、地点、人物等定向出现错误,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社会功能。
5. 生理不适:身体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消化不良等症状,经医学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且这些症状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若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帮助。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学会调节压力,保持积极心态。一旦确诊精神疾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