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得了白内障可通过视力变化、眼部症状、家族病史、眼部检查、特殊情况等。
1. 视力变化:视力逐渐下降是白内障的典型表现,早期可能只是视物模糊,随着病情发展,视力下降会愈发明显,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阅读、看电视、走路等都变得困难。
2. 眼部症状:眼睛可能出现眩光现象,在强光下更为明显,比如夜晚看车灯时会有光晕;还可能出现复视,即看一个物体时感觉有两个影像;另外,晶状体混浊也会导致颜色感知改变,看东西颜色不够鲜明。
3. 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白内障患者,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几率。某些类型的白内障具有遗传倾向,了解家族病史对判断自身患病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4. 眼部检查:眼科医生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检查,如裂隙灯检查,可清晰观察晶状体的形态、混浊程度等;眼底检查能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眼部疾病影响视力,从而准确诊断白内障。
5. 特殊情况: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有眼部外伤史、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警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减少紫外线照射。若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便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