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是否患有心力衰竭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1. 症状表现:心力衰竭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运动、劳累时出现,随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发作,还可能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乏力、疲倦感明显,日常活动耐力下降;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还可能伴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可发现肺部啰音,提示肺淤血;心脏听诊能闻及异常心音,如第三心音、第四心音等;触诊可判断肝脏大小、有无压痛,下肢有无凹陷性水肿等,辅助判断心力衰竭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如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其水平升高对心力衰竭诊断有重要意义;还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了解有无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评估病情。
4.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显示心脏大小、形态及肺部淤血情况;超声心动图能直观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测量射血分数等重要指标;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更精准。
5. 特殊检查:如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让患者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脏功能变化辅助诊断;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量心脏各腔室压力等参数,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评估。
若怀疑患有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控制盐和水分摄入。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