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为肝硬化可通过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肝穿刺活检等。
1. 症状:肝硬化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或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有黄疸,即皮肤和巩膜发黄;还可能有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以及蜘蛛痣,形似蜘蛛的毛细血管扩张。会有消化道症状加重,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能出现腹水,导致腹部膨隆。
2. 体征:医生查体时,可发现肝脏质地变硬,表面不光滑,脾脏可能肿大。部分患者会有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3.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能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判断有无肝硬化特征性改变,如肝脏表面不平整、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等。CT和MRI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更准确,能清晰显示肝脏的结构,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
4.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会有异常。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表现。病毒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因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
5. 肝穿刺活检:这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直接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确定是否为肝硬化以及肝硬化的类型和程度。
日常生活中,若怀疑有肝硬化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饮酒和服用伤肝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各项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