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否为痛风可通过症状表现、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检查等。
1. 症状表现:痛风发作时典型症状为关节剧痛,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足跟、膝关节等关节部位,关节会出现红肿、发热、压痛等情况,疼痛在数小时内可达高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 血液检查:主要检测血尿酸水平,正常男性血尿酸值一般在150-416μmol/L,女性在89-357μmol/L。若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对痛风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同时还可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发作期这些指标常升高。
3. 尿液检查:检测24小时尿酸排泄量,有助于判断尿酸生成和排泄情况。若尿酸排泄量过多,提示可能存在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若排泄量正常或减少,则可能是排泄不良型痛风。
4.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X线检查在痛风晚期可见关节骨质破坏等表现,双能CT能更准确地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部位和范围,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5. 关节穿刺检查:在关节肿胀明显处进行穿刺,抽取关节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针状、负性双折射的尿酸盐结晶,可确诊痛风。
怀疑痛风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戒烟戒酒,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