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在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概念: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糜烂过去认为是一种病理改变,现在认为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
2. 病因: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也可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宫颈糜烂主要是受体内雌激素水平影响,使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
3. 症状:慢性宫颈炎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淡黄色脓性或血性,还可能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在性交、月经周期期间加重。宫颈糜烂多数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等。
4. 诊断:慢性宫颈炎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妇科检查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息肉及宫颈腺囊肿等,还需进行宫颈分泌物检查等辅助诊断。宫颈糜烂通过妇科检查见宫颈外观呈糜烂样改变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需与宫颈癌等鉴别。
5. 治疗方法:慢性宫颈炎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局部应用抗生素;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必要时手术治疗。宫颈糜烂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有症状且合并感染时,可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
日常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遵医嘱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