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流鼻涕可能是感冒、过敏、鼻窦炎、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 感冒:哺乳期身体较为虚弱易受病毒侵袭引发感冒导致流鼻涕。一般治疗上,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病毒排出。饮食上增加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若症状较轻,通过这些一般措施多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乳汁影响小的药物,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2. 过敏: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出现过敏反应致流鼻涕。首先要远离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症状较轻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轻过敏症状;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用药期间需谨慎哺乳。
3. 鼻窦炎:鼻窦发生炎症可引起流鼻涕。日常要注意鼻腔卫生,可使用鼻腔喷雾剂保持鼻腔湿润、通畅。若有脓鼻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等,用药期间密切关注宝宝情况。
4. 鼻息肉:鼻息肉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流鼻涕。较小鼻息肉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若鼻息肉较大,影响呼吸等,可能需在医生评估后,待哺乳期结束进行手术治疗。
5. 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发炎症导致流鼻涕。要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若为病毒感染,多可自愈;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哺乳期出现流鼻涕症状,不要自行随意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治疗和哺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