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组织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破骨细胞负责吸收旧骨,成骨细胞则构建新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维持骨骼的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或是因营养缺乏、缺乏运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逐渐流失,骨小梁变得稀疏、脆弱,骨皮质变薄,骨骼的结构和强度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患病。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椎体骨折可导致身高变矮、驼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较大,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骨质疏松。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已确诊骨质疏松,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