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怀孕期间母体的血容量要增加,因为我们知道铁参与血红蛋白形成的过程,所以如果本身你的需要量增加的时候,而你又补充不进去,就容易引起孕妇贫血.孕妇可以选择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比如像动物的肝脏,比如猪肝,羊肝,另外还可以选择红绿色的蔬菜,比如像红苋菜,还有含铁比较高的蔬菜.蔬菜里虽然含铁量比较高,但是不太利于吸收,所以我们尽量补充铁的含量纠正贫血,一般我们都建议选择蛋白质,比如说动物的内脏,像肝脏或者是血等等这些东西补充,效果相对来讲补充效果好一些.
你好 建议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平常注意防止偏食啊.长期贫血可能导致抵抗力低下和导致心脏的改变的啊,所以需要尽早治疗啊.
以上是对“孕妇贫血要怎样补”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妊娠时贫血定义为Hb<10g/dl.但是在妊娠初期Hb<11~11.5g/dl的患者必须按贫血治疗,因为在妊娠中发生的血液稀释作用会将血红蛋白降低至贫血水平,
在某些妊娠妇女中有80%发生贫血.缺铁性贫血占贫血原因的95%.其缺乏的原因通常是铁摄入不足(尤其好发于十几岁的女孩),上次妊娠丢失,
而后随着月经来潮每月有正常的铁丢失,所以尽管每月摄入了正常的铁量,然而铁的储备永远不能建立.是否常规地对妊娠妇女补充铁剂的问题存在着争议.
不过,通常很多孕妇补充铁剂(硫酸亚铁325~650mg/d),虽然她们在妊娠开始时Hb的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这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储备的耗竭.
贫血可能造成异常血或造成以后妊娠过程中的异常.除非妊娠时孕妇摄入的普通饮食中有充足的铁,否则足月的妊娠妇女多缺乏铁的储备.对于孕妇缺
铁性贫血诊断的指标为Hct≤3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79μm3 ,或血清铁水平<60μg/dl(11μmol/L).在周围血涂片上发现代表血红蛋白减少
的小红细胞的特征.通过发现红细胞的特征性变化,血清铁和铁容量的测定可以对比疾病作出诊断妊娠缺铁性贫血可以成功地通过每天中午服用1粒325mg
的硫酸亚铁和临睡前服用1粒多种维生素(孕妇配方,含有叶酸)和橙汁来治疗.过高的铁的剂量,多次用药会增加胃肠道的副作用,尤其是便秘,并且
第二次服用的药物阻碍了前一次药物的吸收.这种治疗会降低总的铁吸收量.大约有20%的孕妇未摄取或吸收到足够的铁剂;需要使用肠道外的补铁方法
.对这些病人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将总剂量1000mg铁用3周时间分成等剂量隔天使用.经治疗后网状细胞记数上升的加速反应通常很显著.如果这种
贫血对缺铁治疗没反应,那么应怀疑患者有叶酸缺乏性贫血.因为铁剂优先通过胎盘,尽管母亲患有贫血,新生儿Hct一般在正常范围内.但这些新生儿
的总的铁储备减少了,需要早期在饮食中补充铁.叶酸缺乏伴严重贫血,骨髓巨幼细胞化,舌炎相对来说不常见.但在孕妇中有实验室证据的叶酸缺乏
仅占0.5%~1.5%.此病最早的证据是外周血中出现巨幼红细胞.通过血清和红细胞的叶酸水平下降来确定其诊断.叶酸缺乏时使用苯妥英类的抗惊厥药
物与胎儿发生酒精综合征和胎儿的乙内酰脲综合征有关.叶酸缺乏增加了脊柱裂的危险性.每天预防性服用叶酸0.8mg适于所有的孕妇.有过先天性脊柱
裂胎儿的孕妇每天需要服用4.0mg叶酸,且在受孕前就开始服用.
你好,介绍几种食疗方法:
花生柯杞蛋:取花生lOOg,鸡蛋2个,枸杞子10g,红糖50g,大枣10枚.先将花生仁,枸杞子煮熟,然后放入红糖,大枣,鸡蛋,再煮片刻食用.每天1次,连服10~15天.
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生姜各15g,羊肉250g,山药3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用纱布包好,再将山药,姜片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汤,炖化后放入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3~4次,连用30天.
枸杞大枣粥:取大枣15枚,枸杞10g,与50g大米共熬为粥.每天3~4次,连服30天.
阿胶瘦肉汤:取猪瘦肉lOOg,阿胶10g.先将猪肉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后入阿胶炖化,调味后饮汤食肉.隔天1次,连用20天.
桂圆桑椹汁:取桂圆1分,桑椹2份,加工煮至桑椹烂熟,去渣留汁,再加入适量冰糖,熬至稍稠后食用.每日3次,每次服2"3匙,连服30天.
首乌芝麻鸡:取何首乌150g,黑芝麻50g,未下蛋的乌骨子鸡一只.先将鸡剖洗后,去头足,将首乌,芝麻置人鸡腹,用白丝线缝合,放人砂锅内煲烫至鸡烂,即可食用.每周1次,连用3周.
上述6种食疗法,前三种可作为平补而适合任何贫血孕妇,而后三种方法,则必须请中医师根据孕妇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