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
主要症状:大便出血
发病时间:09年8月
化验检查结果:医生说是大肠息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还未曾治疗
大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物,从病理上可分为: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症状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的统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它临床表现通常为:
⑴大便性质的改变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⑵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⑶部分病人有腹痛.
⑷有时可看见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
大肠息肉会癌变吗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特别是大于2cm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
(2)错构瘤性息肉,最典型的病例是P-J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内的息肉,一般认为癌变几率很小;
(3)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常继发于结肠各种炎症性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和肠结核等,一般认为这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比较多见,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大肠息肉的治疗
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
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有大肠息肉病史者应该注意什么
大量的证据提示,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肠息肉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3种.大肠息肉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与息肉的形态,大小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绒毛状腺瘤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最大.另外,息肉体积越大,恶性癌变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有大肠直肠息肉者应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并且定期随访,建议手术切除后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每2到3年随访1次.
你好!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倾向.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息肉为单个或多个,大小可自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有蒂或无蒂.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成人大多数为腺瘤,腺瘤直径大于两公分者,约半数癌变.乳头状腺瘤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大肠息肉约半数无临床症状,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表现为:1,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者可出现粘液脓血便.2,便血,可因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表现不一,高位者粪便中混有血,直肠下段者粪便外附有血,出血量多者为鲜血或血块.3,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
大肠息肉诊断多无困难,必要时可行直肠镜,结肠镜检查,确诊后可进行息肉活检明确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决定治疗方式.离肛门较近者,可经肛门切除,恶性者可将部分正常组织一并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确定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在肛门镜下行显微镜手术,此法优点是切除后创面可缝合,避免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恶变的直肠息肉应按直肠癌治疗,炎性良性息肉者,治疗肠道原发病,增生性肠息肉,无症状者不需特殊治疗.
良性息肉预后佳,恶性者根据性质范围而定.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温馨提示: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