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每次都量少,我好担心,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服用了花红片不管用.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服用药进行调理可以吧
您好:
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60毫升左右,低于30毫升为过少,超过80毫升为过多.引起月经量少的原因比较多,如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多次流产等等.建议您最好能到专科医院就诊,详细检查一下,明确情况后在对症治疗.W
病情分析:
你的情况考虑是内分泌失调的原因
指导意见:
引起月经量少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紊乱,妇科炎症,精神环境的改变,贫血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长时间的月经量少可能引起闭经或不孕等情况,建议你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子宫内膜炎等.找到原因针对性的治疗.
生活护理:
病情分析:
引起月经量少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紊乱,妇科炎症,精神环境的改变,贫血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
指导意见:
长时间的月经量少可能引起闭经或不孕等情况,建议你及时请临床医生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子宫内膜炎等.找到原因针对性的治疗.
以上是对“月经量少,该服用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 引起月经量少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紊乱,妇科炎症,精神环境的改变,贫血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
指导意见:
如果去医院检查没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气血亏虚,经血不畅引起的.可以服用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当归丸进行调理,不过中成药疗效慢,需要长期治疗.
病情分析:
你好 经血过少一般会抽血检查,检查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黄体酮,来确定是卵巢还是脑垂体的激素出问题.其次量基础体温制图,以观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现黄体酮不足的情形.还可超音波检查,侦测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排卵.
指导意见:
如果是因子宫粘连造成子宫颈堵塞引起,可用子宫镜分开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疗3个月.假如是黄体酮不足,可以补充黄体酮或使用卵巢治疗.放松心情,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有助于月经正常.
病情分析:
您好!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
指导意见:
经血过少一般会抽血检查,检查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黄体酮,来确定是卵巢还是脑垂体的激素出问题.其次量基础体温制图,以观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现黄体酮不足的情形.还可超音波检查,侦测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排卵.如果是因子宫粘连造成子宫颈堵塞引起,可用子宫镜分开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疗3个月.假如是黄体酮不足,可以补充黄体酮或使用卵巢治疗.放松心情,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有助于月经正常.
病情分析: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下面介绍几种中药汤剂或中药方.
指导意见:
一 肾虚型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1.方药
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二 血虚型 治法: 养血调经.
1.方药
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以上是对“月经量少,该服用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防止经、产期间上行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疾病。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