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胃酸过多,请给出中药药方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二个月
辅助检查:胃镜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慢性浅表性胃炎
其它:多谢!
您好,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中主要可按食滞胃脘、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热阴亏、胃络瘀阻七型来进行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型 主症: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未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纳少不思食,大便腐臭,滞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味:神曲、山楂、连翘、陈皮、茯苓、半夏、莱菔子、厚朴、麦芽。 (2)肝胃气滞型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每因烦恼郁怒而胀痛发作,食欲减退,嘈杂吐酸,恶心呕吐,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制香附、蒲公英、陈皮、川芎、元胡、佛手、甘草。 (3)脾胃湿热型 主症:胃脘痞满,嗳气恶心,嘈杂泛酸,口苦口粘,头重身倦,纳少寐差,小便黄少而混,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药: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藿香、佩兰、厚朴、半夏、茯苓、苡仁、蔻仁、黄连、苏梗、滑石。 (4)脾胃虚弱型 主症:胃脘隐隐作痛,胀满不适,食后尤甚,纳少,饥而不欲食,嗳气频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木香、山楂、神曲、麦芽、半夏、炙甘草。 (5)脾胃虚寒型 主症: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暧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温中健脾,暖胃散寒。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干姜、大枣。 (6)胃热阴亏型 主症:胃脘隐隐灼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消瘦食少,大便干,舌红少苔乏津或花剥苔,脉细数或细弦或虚数无力。 治法: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花粉、山楂、生地、白芍、乌梅、麦芽、炙甘草。 (7)胃络瘀阻型 主症:胃脘疼痛,痛如锥刺,夜间为甚,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檀香、砂仁、蒲黄、五灵脂、元胡、白芍、炙甘草。 上述药物均需在中医师辨症施治下采用。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