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或因血管壁异常导致血液溢出,引起局部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发病后病情常迅速进展。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在血压突然升高时,薄弱的血管壁就容易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发生后,血液在脑内积聚形成血肿,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程度因出血部位、出血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一旦怀疑发生脑出血,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治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脑出血十分重要。要积极控制高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和过度劳累等。若患有相关基础疾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