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妈妈总是害怕自己得了什么重病,但到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时,什么病也没有,还老是说自己头疼,头晕的,我在网上查了,说可能疑病症,我想了解一下,这病应该怎样治疗好呢。
希望得到的帮助:疑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两种表现,一为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或对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的关注。患者的描述较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但另一种患者的描述形象逼真,生活具体,认为患有某种疾病,患者本人自己也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但要求各种检查,要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仍认为检查可能有误。于是患者担心忧虑,惶惶不安,焦虑,苦恼。此为一种疑病观念,系一类超价观念。带强烈的情感色彩。
治疗方法:
1、宣泄压力。疑病心态常使人承受着与死亡和重病相关的压力,内心时刻处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之中。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忧虑向家人、朋友以及心理医生倾诉出来。
2、移情疗法。移情疗法是一种常用的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的治疗方法。设法转移自己的留意,比如热衷于一项业余爱好活动,或者参与到其他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中去,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能让人精神振奋,进而忘却疑病观念。
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对健康的过虑,常夸大或曲解躯体的正常感觉,并错误地归因于严重的躯体疾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1] 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无多大俾益。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2、中药治疗
药(热)熨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熏洗疗法等。
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逐渐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治疗方法:
1、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
2、参与养花、钓鱼、下棋等业余活动,分散对身体健康的高度注意力。
3、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焦虑、郁闷、压抑等不良情绪。
4、家人之间互相关心,增进沟通也可防止不良情绪。
以上是对“疑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上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为"疑病症"。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根据中国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其总的患病率仅为0.15‰,国外统计本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一般认为男多于女,文化落后的地区较多见。
治疗方法:
1、借助权威。尽管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对检查结果不信任,但权威者的否定诊断,通常能为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患者产生导向功能,对轻度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自我暗示。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患者普遍容易接受暗示。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的心理疗法需要患者自己长期坚持每天给自己施加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感觉今天精神很好,很健康”,“我没有病,我是健康人”等,对缓解疑病情绪有很好效果。
温馨提示:
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