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不等。了解登革热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对于有效防控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登革热的病因主要是登革病毒的感染。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有四种不同的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均可引起人类疾病。当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人类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在其中复制,随后引发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至7天内出现,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某些情况下,登革热可进展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血浆渗漏、休克等症状,这些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登革热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治疗登革热,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伊蚊繁殖、使用驱蚊剂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