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结形成的原因有耵聍分泌过多、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不良挖耳习惯、异物进入外耳道等,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 耵聍分泌过多: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分泌耵聍。若耵聍腺分泌旺盛,就会导致耵聍过多积聚形成耳结。可定期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若耳结较硬,可先滴入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再到医院由医生取出。
2. 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先天性狭窄或后天因外伤、感染等导致狭窄,耵聍排出受阻易形成耳结。应避免外耳道再次受伤,保持耳部清洁,小的耳结可在医生操作下取出,较大耳结需软化后取出。
3. 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炎症刺激耵聍腺分泌增加,同时炎症导致外耳道狭窄影响耵聍排出。需积极治疗外耳道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炎症控制后再处理耳结。
4. 不良挖耳习惯:频繁、用力挖耳会刺激耵聍腺分泌,还可能将耵聍推向深处形成耳结。应改变不良挖耳习惯,若已形成耳结,可就医处理。
5. 异物进入外耳道:异物长时间停留外耳道,可刺激耵聍分泌并阻碍其排出形成耳结。应及时取出异物,若耳结形成,按常规方法处理。
耳部有耳结时,不要自行盲目掏挖,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若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要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耳部进水。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