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和狂犬病人共餐不会被传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而在日常共餐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通过消化道传播狂犬病毒的情况,因为狂犬病毒在胃肠道内难以存活和侵入人体。即使与狂犬病人一同用餐,食物和餐具上通常也不会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狂犬病毒,所以正常的共餐行为不会导致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的发病机制是病毒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小量增殖后入侵近处的末梢神经,然后以较快的速度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在生活中,若身边有狂犬病人,无需过度担忧通过共餐被传染。但如果接触到狂犬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且自身有皮肤黏膜破损时,应及时清洗、消毒,并寻求专业的医疗评估和指导。
温馨提示:
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严格执行犬的管理,可使发病率明显降低。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