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拔牙是有感染风险的。
拔牙是一种有创操作,在拔牙过程中,牙齿从牙槽骨中被拔出,会导致牙龈、牙槽骨等组织出现创口。口腔本身是一个有菌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当牙齿被拔除后,创口暴露在口腔环境中,细菌就有可能侵入创口,引发感染。比如,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创口处的血凝块对于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在这个时期不注意口腔卫生,过早漱口、刷牙或者用舌头舔舐创口等,都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使创口直接暴露,大大增加感染的几率。
另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感染的风险。如果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例如患有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拔牙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高。
为了降低拔牙后的感染风险,拔牙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交代进行护理。短时间内避免进食过热、过硬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但不要过度刺激创口,若出现创口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