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很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生殖道畸形等。
1. 原发性痛经:
这是最常见的痛经类型,通常在初潮后1 - 2年内开始出现。其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症状表现为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有时也会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侧。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2. 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经血逆流、体腔上皮化生、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异常等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除了痛经外,患者还可能有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等表现。
3. 子宫腺肌病:
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损伤、高雌激素血症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
4. 盆腔炎性疾病:
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期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无性生活者很少发生。若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后遗症。其临床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5. 生殖道畸形:
较为罕见,如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残角子宫等。处女膜闭锁是由于处女膜无孔,导致经血无法排出,积聚在阴道内。患者在青春期后出现进行性加剧的周期性下腹痛,但无月经来潮。阴道检查可发现处女膜膨出,表面呈紫蓝色。阴道横隔是指阴道内存在横行的隔膜,阻碍经血排出,也可引起痛经。残角子宫是指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若残角子宫内有内膜存在,且与正常宫腔不相通时,可因经血潴留而出现痛经。
如果出现痛经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B 超、CA125 测定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饮食上,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示:
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