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卧床后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 1 周到 3 个月左右。
老人卧床后身体机能会逐渐发生变化。长期卧床使得身体活动量大幅减少,血液循环变慢,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老人本身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并发症。
在 1 周左右,由于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畅,皮肤长时间受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就可能出现压疮。尤其是在骨突处,如骶尾部、足跟等部位,更容易发生。同时,卧床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痰液容易在肺部积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大约到 3 个月时,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减小,导致关节僵硬。另外,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引发严重的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为了减少老人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加强护理。要经常为老人翻身,一般每 2 小时左右翻一次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帮助老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要鼓励老人深呼吸、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和康复计划,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