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脱臼后手是可以动的,但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且往往伴随着疼痛。
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结构组成,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构相互配合,保障关节灵活运动。当脱臼发生时,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原本相互契合的关节面错位。
虽然脱臼后关节结构改变,但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依然具有一定弹性和活动能力,所以手依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不过,由于关节失去正常的支撑和稳定,活动范围会明显减小。比如,原本可以自由旋转、屈伸的关节,脱臼后可能只能进行幅度极小的类似动作。而且在试图活动时,错位的关节面会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以及软组织,引发疼痛,这种疼痛也会限制手的活动意愿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生疑似脱臼情况,不要随意强行活动受伤部位,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应及时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复位治疗。复位后,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