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3年前头痛后住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有70多万,而正常人是10-30万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一)骨髓抑制性药物白消安为常用有效的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法兰等都有效.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二)放射核素磷(32p)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离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
(四)干扰素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
(五)其他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
您好!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病因不明.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国内报导男多于女.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外周血中血高,伴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和粒细胞增多等.本病较少见,中医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当归属于“血瘀”“积聚”“血证”的范畴.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瘀,血瘀可因寒凝,气滞,气虚,热邪,阴虚,肝郁等因素所致.唐容川《血证论》将消瘀列为治血证四法之一,探讨了瘀血与出血的关系.强调“凡瘀血,急以祛瘀为要”,认为“吐觑,便溺,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己腰绝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生,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药物,如气滞者可加理气药,肝郁者如流肝解郁药,寒凝者加温阳药,阴虚者加滋补肝肾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抗癌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
化疗:可用羟脲,CTX,马利兰等,用法参考慢粒.
INFa 300万-6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
祝您早日康复,再见!
以上是对“血小板增多症该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膳食清淡、慎用补虚之品,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